《死亡的過程》 The Process of Death
作品介紹 | ||
|
如果生命的存在是具有形式及空間性的,那麼"身體"是人暫時的空間載體,死亡則是一種穿越空間的介質。身體作為一個有機載體,必有其生命週期,我們必須以更"積極"的態度面對衰敗的身體,形成一種於生理之外的抵抗方式,延續我們慾望被留存的深層精神。養成"數位生命體"是我們暫時的解答。
我們可以試圖這樣理解,若將"身體作為感知的載體"和"精神"同時存在的時空稱做"生命",並且以20年作為一個單位,簡化為線性的生命形式,那麼可以大致上這樣理解其生長狀態:在這個生命週期的第一個單位,身體和精神是並行成長,累積的,是上揚的線性狀態,而後,身體開始衰敗朝死亡前進,但精神卻隨著載體的感知,持續判讀成長,形成邏輯(思考)慣性。 所以如果我們的思考邏輯能夠被紀錄判讀,成為資訊訊息,以此作為演算法則的養分,那麼是不是可以養成一個類似"我"的數位生命?但這個數位生命的存在空間是脫離身體之外的,且其生命週期不只是線性的,而是一種有深度空間的波形--具再生、思考及深度值的深廣意識的,而這樣永生的數位生命形式,可能成為一種社會資源,以另一種模式在不同時空中穿梭對話,持續影響著我們的社會。 |
|
創作團隊 | ||
XOR 2011年由一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-新媒體藝術研究生李柏廷、陳育群、黃聖傑自組一個新的科技藝術團體「XOR」。 XOR團員在未成一個團隊時,於《萬有引力的下午》、《交響樂計畫壹、機械提琴》、《音噪城市》等等跨領域互動表演中,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並從中獲得許多經驗。並在今年首度以XOR團體之名發表作品與參與第二屆數位藝術表演獎競賽,未來將與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合作。 製作團隊| 策劃執行:李柏廷、孫于甯、 陳育群、 黃聖傑 / 互動設計整合| 陳育群、 黃聖傑 互動程式設計| 王連晟、 蔡佳礽 編舞| 林柔雯 舞者| 邱昱瑄、 廖錦婷 特效| 莊定一 動畫| 許妤如、陳宜謙 造型| 孫于甯 聲音| 王連晟、李柏廷 |
|
《死亡的過程》 The Process of Death